见到段国梁时,他正从怒江州贡山县的独龙江乡回来不久。去年5月份,云南省人社厅在剑川县举办独龙族木雕培训班,43名独龙族群众在剑川拜师学习木雕技艺。段国梁和他的团队就是学员的老师。“我主要是去看一下,他们学习回去以后,还遇到什么问题,使用上这门技艺没有。”令段国梁欣慰的是,独龙江乡已经成立了木雕协会,学员们能够熟练雕刻木雕小件卖给游客,生意红红火火。了解到他们“上漆”技术还不熟练时,段国梁又带回了其中的4名学员,到他的工厂里继续学习。
学徒到大师的传奇
剑川是全国有名的木雕艺术之乡,1948年段国梁出生在剑川县金华镇南门一户普通的白族家庭,他的祖辈就从事木雕木器行业。1964年,16岁的段国梁拜师开始学习木雕手艺,当时他没有想过,多年后通过自己不断地钻研和努力,会在剑川木雕历史上掀开崭新的一页。
1970年,剑川县木器厂建立,段国梁被招收进厂工作,师从段笏传学习木雕技艺和绘画设计。“当时主要是做组装家具和油漆,我兴趣高,手脚也快,勤学好问。”段国梁没有谈及学艺的艰辛和不易,但在轻描淡写间能感知的是竭诚付出后的水到渠成。1979年,技艺超群的段国梁入选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组装组,组装“天女散花”孔雀屏座。1986年,精湛的技艺、进取的精神,把年富力强的段国梁推向了更重要的岗位——担任剑川民族木器厂厂长。这一年,段国梁与同事尹德全精心合作,为英国女王访华期间在昆下榻的震庄迎宾馆卧室设计、雕刻了“龙床”和梳妆台。随后的7年,在段国梁的带领下,木器厂从40多人发展到260多人,不断发展壮大。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段国梁像其他人一样,经历了国企改革的阵痛,也就在这时,他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创办工厂,打造自己的品牌。1995年段国梁创办了自己的工厂——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开始了创建民族艺术品牌的艰难历程。
“工”到“艺”的蜕变
“长期以来,剑川木雕工匠的特长主要是古建筑的修复和制作格子门窗,大部分只是做工,缺乏艺术性。”段国梁深深地认识到,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剑川木雕的价值空间,就必须要把“产品”变成“艺术品”,“工匠”变成“艺人”,段国梁和儿子段四兴在自家的工厂开始了探索。
早在民族木器厂的时候,段国梁就从产品的开发设计上着手,大胆创新,从浙江东阳等地学习先进技术,开始进行木雕人物创作,改变剑川木雕制作格子门为主的单一生产格局。他的这种创新,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后,更发挥到了极致。1996年,一个意外的发展契机来临,段国梁接到了云南省民族博物馆《大理国张胜温木雕画卷》的订单。一年后,主创段国梁带领工匠完成了长97.6米,高1.8米,由134块木雕组成的木雕画卷。从此,他设计的四季屏、花鸟雄狮等木雕类型也在不断丰富完善,把“产品”逐步变成“艺术品”,奠定了剑川木雕成为“中国八大木雕”流派之一的坚实基础。他个人也于2006年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人才是木雕产业的核心。”段国梁也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按照技术的熟练度和个人特长,段国梁把工厂的员工进行划分,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师傅带徒弟、送到东阳等地学习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艺人,现在,公司有固定工人80多名,并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建设加工点,从业人员超过千名。在公司发展壮大的同时,他还积极与中央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和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还与云南技师学院合作,培养木雕人才,目前已举办了怒江州独龙族木雕培训班和香格里拉维西县傈僳族木雕培训班。与剑川县残联合作,举办了7期的残疾人木雕培训班,一大批残疾人通过学习技艺,自强自立,增收致富。
品牌到名片的升华
现在,剑川木雕从业人员上万,产值过亿,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剑川木雕也成为品牌,段国梁是这个品牌的标志性人物。“要提高这个品牌的竞争力,除了注重质量和工艺,要赋予木雕艺术灵魂,使之进入文化竞技场,这就需要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因这个理念,段国梁不断活跃在各种展览会和博览会。“就是要时时处处宣传剑川木雕,使剑川木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14年3月,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剑川县委政府主办,剑川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牵头组织实施的“滇西奇葩·云南剑川木雕艺术展”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进一步提升了剑川木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5年春节,“欢乐新春中华非遗德国柏林行”在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购物中心举办,剑川木雕作为三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惊艳亮相,段国梁的儿子段四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现场展示技艺,受到广泛关注,展览将剑川木雕带出国门,向世界展示剑川木雕的魅力,更加擦亮了这张名片。
今年是段国梁荣获“国家级木雕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第十个年头,他认为剑川木雕应该有更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表述实现空间。“这是个大时代,我68岁了,但是感觉自己还年轻,我将尽己所能,让剑川木雕这张名片更响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