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第一次以文件形式专题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2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还就意见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门解读。近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接受凤凰网国学频道编辑及《人民画报》社英文版记者联合采访,就书院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 肖永明
一、从书院到大学:中国高等教育的历程
《人民画报》社: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至今仍作为湖南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发挥着国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功能。请您简单谈谈岳麓书院千年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它在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独特地位。
肖永明教授: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一直办学不辍,弦歌不绝。清雍正年间,被朝廷定为省级书院。1903年,在书院改制的时代大潮中,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几经变迁之后,发展成为现代的高等教育机构——湖南大学。目前,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承担着湖南大学历史学与中国哲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重任。
岳麓书院作为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古老学府,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重要地位,如果用几个数字来简单概况的话,可以这么说:
“一次会讲”: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武夷山来到岳麓书院,和掌教岳麓的理学家张栻展开学术交流讨论,时间长达两个月,远近学子纷纷前来。这次活动史称“朱张会讲”。这次会讲,开中国书院史上自由讲学之先河,集中体现了书院的基本精神。同时,“朱张会讲”对朱熹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是宋代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两个高峰期”:在岳麓书院的发展史上,南宋和清代是两个高峰期。南宋前中期的湖湘学派,即以岳麓书院为依托发展起来,极一时之盛。到明清之际以后,岳麓书院更是人才辈出,蔚为大观。一批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从岳麓书院走出,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纵横捭阖、叱咤风云。
“三位学术大师讲学”:以朱熹、张栻、王阳明为代表的一批学术大师曾在这里讲学授徒、传道授业、创新学术、传播儒学。
“四位帝王赐匾”:岳麓书院因为在传播儒学、培养人才方面成就突出,曾四次获得皇帝赐额。宋真宗赐“岳麓书院”、宋理宗赐“岳麓书院”、清代康熙赐“学达性天”、乾隆赐“道南正脉”。
“岳麓生徒中的五大人才群体”:众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曾在岳麓书院研经读史、求学问道、格物致知,为后来的理论建构、思想探索、社会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他们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确立了中国发展的路向。其中最为杰出的有五个人才群体,包括:南宋中期“在当时为最盛”(《宋元学案》语)的理学家群体——湖湘学派;思想家群体——以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船山为主要代表;经世派人才群体——以清代嘉、道年间担任两江总督十年之久的理财大师陶澍和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为主要代表;湘军与洋务派人才群体——以清代咸、同年间倡导洋务运动的湘军统帅曾国藩、收复新疆的湘军名将左宗棠、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为主要代表;维新志士群体——以清末维新运动中谭嗣同、熊希龄等为主要代表。
以上几个方面大致可以反映出岳麓书院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的独特地位。
今天的岳麓书院,经过三十多年的恢复和发展,又重新焕发青春。作为湖南大学人文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岳麓书院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国学研究、传播、交流与人才培养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四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涉及历史学、哲学、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拥有一支由40多位来自海内外名校的专职教学科研队伍,其中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2人,每年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80余人。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8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5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项,许多学术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可以说,岳麓书院由古代书院发展演变而来,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接通古今,贯通传统与现代。岳麓书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地标,她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演变及其现代转型,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古代发展至今的活标本。
凤凰国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指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针。请您进一步谈谈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如何将传统书院的长处和现代大学的长处相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肖永明教授:传统的书院教育和现代的大学制度都各有其优长,如何集其长而去其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才培养规模之大、学科覆盖面之广、对社会发展贡献之大,都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然而,近年来,也有众多学者对百余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社会各界也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当代高等教育的某些弊病。这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在岳麓书院的恢复和发展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从传统教育中吸取智慧、获得资源,中国古代的书院教育制度对今天的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的确定方面,古代书院教育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例如,传统的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的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个人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的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受教师的影响和熏染;传统的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传统的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书院教育的这些传统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资源。
非常可惜的是,在现代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古代书院教育的许多优秀传统都被忽视、被抛弃了。在传统文化日渐复兴、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断高扬的今天,岳麓书院的教育,理应充分发挥接通传统与现代的优势,开拓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一方面扎根中华大地,立足民族文化传统,从中国古代的书院教育中吸取智慧、挖掘资源,从中获得启示与借鉴,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另一方面又需要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形成融通古今中西的学术体系,培养兼具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现代人才。
具体而言,岳麓书院力图挖掘传统书院教育的资源,将古代书院教育的诸多元素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制之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例如:注重立德树人,强调“为学”与“做人”的统一,将专业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结合,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完善人格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习礼育人”,每年举办入学礼、拜师礼、祭孔礼仪、端午祭屈礼,通过习礼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组织常态化、制度化的“讲会”和“读书会”,鼓励师生之间的切磋商讨、质疑问难,以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论辩,达到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实施独具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构建交流密切、感情笃厚的师生关系,导师以自身的品格去感召、影响学生,学生受到其精神熏陶和人格熏染。同时,导师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就其才性所近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发挥学生的潜力。
我们希望,在现代大学的教育体制中实施这种具有某些书院教育特色的培养模式,能够矫正现代教育的某些偏弊,培养人文底蕴深厚、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也希望岳麓书院的实践与探索,可以为国内各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2016年第二届“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启动仪式
二、打造“互联网+国学”传播模式
凤凰国学:岳麓书院作为中华文化地标,请问您认为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岳麓书院应肩负起什么样的职责,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肖永明教授:当今中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况。我们需要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来挺立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坚定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为现代中国提供精神滋养,为民族复兴提供思想动力。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来谈岳麓书院对今天中国的意义。
千余年来,众多的先贤在岳麓书院创新儒学、传播文化、教化民众、作育人才;无数的学子在这里研经读史,求学问道、修身养性,中华文化在此代代绵延,薪火相传,岳麓书院也因此形成了自己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百余年来,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之下,岳麓书院成功地应对了西方文明的挑战,回应了现实社会的需求,在经历无数挫折与坎坷之后,至今仍岿然屹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圣殿和民族的精神家园。
因此,从抽象的层面上看,岳麓书院在当今社会往往是作为文化符号存在的,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可以说,岳麓书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地标,是中华文脉的重要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重要象征。因此,岳麓书院的恢复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华文化走向复兴的表征;岳麓书院的繁荣与兴盛,也预示、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的到来。
具体而言,岳麓书院如何体现其价值与意义呢?
首先,从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学者游于斯、息于斯的古老学府,亦即实体的岳麓书院作为古代的文化遗产,本身的建筑、碑刻、楹联、匾额以及空间布局都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的物化的形态。实体的岳麓书院的存在,可以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个层面有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岳麓书院是历代儒家学者传播儒学、作育人才、施行教化的场所,书院所体现文化精神、所宣扬的价值观念、思想理念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今天,岳麓书院仍然可以发挥其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社会教化功能,通过文化的传播实现文化的传承。可以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建设,致力于文化传播和价值观的塑造,产生“化成天下”的效果,在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重建斯文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其次,从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的角度来看。从朱熹、张栻对当时理学中最为前沿的“太极”、“中和”问题的论辩探讨,到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理论思辨,到曾国藩兼容汉宋、打通义理与事功的经世理学建构,历代先贤在岳麓书院极深研几、创新儒学,提升了儒学理论思维的高度,推进了中国学术的发展。今天的岳麓书院,同样肩负着发展文化、创新学术的历史使命,需要在传承中华文化血脉的基础上,回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汲取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再谱新篇;需要与时偕行、将千年学府打造成学术创新的高地,立足学术前沿,引领学术潮流。
总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代文化、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象征的岳麓书院,应该敢于承担使命,勇立时代潮头,走出接通传统与现代的新路子,实现古老学府的现代转型,让千年学府在当代文化创新、发展中焕发异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其中引用岳麓书院先贤、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船山的“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一语,强调在传承基础上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我们也希望以先贤此语与文化界、学术界朋友共勉。
《人民画报》社:近年来,“国学热”逐渐兴起。请问您,岳麓书院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开展了哪些有价值的工作?
肖永明教授:书院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传播儒学文化、施行社会教化是古代书院的重要使命。岳麓书院在当代的恢复与发展,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利用各种现代传媒的手段,充分发挥书院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教化功能,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岳麓书院就与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等媒体合作,邀请杜维明、余光中、金庸、黄永玉、许嘉璐、李学勤、张岂之等文化名家,在国内首次举办面对社会公众的电视讲学活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之后,面对不同层次和需求,岳麓书院推出了系列面向公众的讲学活动,如“千年论坛”、“明伦堂讲会”等,如今已邀请海内外名家讲学近四百场。
同时,岳麓书院深入挖掘书院以及整个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将各种研究成果呈现在岳麓书院日常的陈列、开放中,承担“以文化人”的社会责任。近三十年来,每年到岳麓书院参观游览的数十万游客,都可以全面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岳麓书院通过参观讲解、培训研习、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祭孔大典”、与中小学开展合作研究与教学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传播、普及传统文化,使古老的学府焕发青春,在当代文化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伴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整个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各界也对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地标的岳麓书院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岳麓书院力图顺应时代潮流,发挥自身优势,自觉承担起弘扬、传播、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建斯文社会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文明的复兴、民族精神家园的构建做出自己的贡献。其中最主要的举措是努力打造“互联网+国学”的传播平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2014年开始,岳麓书院抓住互联网等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机遇,与凤凰卫视、凤凰网新媒体开展战略合作,构建“互联网+国学”的传统文化传播新模式,面向全球推广国学。近年来,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举办每两年一次的“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共建“凤凰网国学频道”,组织开展“岳麓书院讲坛”,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释放出更大能量,为数以亿计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优质精神产品。其中首届、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分别以“致敬国学”、“致敬国学,亲近国学,重建斯文”为主题,包括系列讲座活动,以及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成果奖和国学传播奖的评选,在海内外产生很大影响。“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颁奖典礼在凤凰网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到120多万。与凤凰网共建的凤凰国学频道是目前全国各大门户网站中唯一的以国学命名的一级频道。“岳麓书院讲坛”邀请海内外名家举办讲座,由凤凰网国学频道进行网络直播,每场讲座在线观看人数在30万人次以上,最高达80万人次。
岳麓书院利用当代最先进的传播手段,以“互联网+国学”的方式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大促进了中华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做出了贡献。2015年12月,在浙江乌镇举行的有国家最高领导人出席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专题发言中,岳麓书院与凤凰网的合作被作为“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的典型加以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