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文化传承人 李静宣

时间:2023-11-07 09:31来源:未知 作者:时代名人管理员 点击:


 
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教职人员
 
江西南昌财神古庙住持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研究会
易学专委会会长

 
黑龙江省商务文化促进会
易学顾问

2023易学名人名家与国学文化传承
龙虎山论坛大会副主席


李静宣:15590888668
 
       周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根基”。作为一部千年传世之作,周易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更是一部智慧的汇集,它对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以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周易文化却逐渐被边缘化,亟需我们发扬光大,以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接下来,请允许我从三个角度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见解,分别是周易的科学性、周易的发展现状以及易学未来的可能性,希望能为大家在易学领域的实践探索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在我看来,周易是科学的,要理解周易的科学性,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科学的定义。科学是一种通过实证和验证的方法来探索自然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强调观察、实验和推理,以获得准确的结论。而周易则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来预测未来,强调了宇宙的变化和循环性质,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一定的规律。通过研究这些规律,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与现代科学中的观察、实验和推理方法有些相似。虽然周易的方法可能不够系统和准确,但它确实试图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揭示自然和人类世界的规律。
 

 
       第二,周易强调了因果关系。它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来表示。这种因果关系的思想在现代科学中也有体现,比如说牛顿的第三定律认为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而相反的反作用力。虽然周易的因果关系可能不够精确和具体,但它提供了一种思考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
 

       周易还与现代科学中的系统思维有关。它通过将事物和现象归类和组织成八卦以及六十四卦的形式,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复杂的现实世界。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科学中也非常重要,例如分类学、系统科学等等。周易的系统思维方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观察以及分析现象的方式。
 

 
       周易是一部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宇宙的探索和思考的著作,它涵盖了许多领域,如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等。
 

 
       在周易中,有许多关于天文学的内容,例如五行、八卦。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在宇宙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被认为是宇宙运行的基础。而八卦则是由爻组成的图形,代表着宇宙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周易中的天文学理论和思想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此外,周易中还包含了许多关于数学和几何学的内容。例如,周易中的“三才数理”理论,将数字、几何和天文学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许多关于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这些思考对中国古代数学和几何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个展秀更多

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廉喜林

名人名作更多

中国当今实力派书画名家杨贵花老师作品选
时代名人书法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 王宽中 王立珂 作品 王宽中作品

吉祥用品更多

镇宅之宝 福禄来成如意 水晶葫芦
陈仕锦老师纯手绘作品【知足常乐】 邓梦洁老师作品【吉祥如意】 老子出关图

名人名家更多

风水与相学--孙妙林
风水与相学--孙妙林

杨公风水秘传经书《逐吉赋》曰:赏闻英雄豪杰,实钟岳渎之灵。富贵荣华,乃系山川之秀。是故来龙...

国学文化传承名家  张丽珍
国学文化传承名家 张丽...

张丽珍 女,汉族, 1958年1月出生,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修班,知名传统...

当代国学名家 王晨沣
当代国学名家 王晨沣

王晨沣,本名:王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学者,著名周易学者,堪舆学权威专家,企业品牌策划...

  • 友情链接

    健康导报 今日热点 中国媒体联盟 凤凰 光明网 全国政协
    中国青年网 国际在线 中国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 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志愿者服务联合会 优酷 百度百科 搜狐视频
    中国网 中国互联网举报之心 国学在线 人民网 中国日报网

    关于我们 入网须知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3025231号
    公安联网备案号:11010602007065
    新闻热线:15652718868 邮箱:138770708@qq.com
    法律顾问 李炳阳律师 时代名人.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