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女博士的导弹之恋
初秋,黄海深处,海军某新型反舰导弹如金色长龙,从战舰发射箱喷薄而出,直扑目标,成功命中。
  弹道无痕,浪花有声。极目海天,一枚枚反舰导弹在茫茫苍穹划出的优美航迹,宛如天光云影里的绚丽彩虹,将一名女博士的弹道人生点缀得格外美丽。
  范晓虹,海军装备研究院某所研究员、留学美国的女博士,毕生立志报国强军,3次延缓退休,今年66岁依然奋战在军事科研一线。她先后主持研发我国多型反舰导弹战术应用软件,装备海军上百艘主战舰艇和岸舰导弹部队,使反舰导弹具备各种形式的精确打击能力,13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次荣立二等功。
  信念:不远万里还乡,只为报国图强
  “出国”,是上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热词。那时,国内不少人千方百计办签证、搞“绿卡”,可范晓虹并不为之所动。
  1986年12月,范晓虹以优异成绩获得阿拉巴马大学博士学位后仅一周时间,便与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工作的丈夫一起,回到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四年零八个月的美国留学生活。
  在风云激荡的改革开放大潮里,以范晓虹所学的专业和娴熟的英语,她可以选择多家条件优越的科研院所。她没把留洋经历当成筹码,而是选择了组建不久的海军装备研究院,成为当时我军屈指可数的博士之一。
  当时,海军装备研究院正处于创业阶段,科研环境、器材设备、办公手段、生活条件都比较差,连住房都很困难。范晓虹住着地铺,在低矮的平房里办公,在靠着马路边的防震棚里搞试验。院领导问她有什么要求,她说:“什么条件先都不要谈,我的要求是尽快给课题,尽快开展工作。”
  不远万里归国,又迫不及待投身工作,范晓虹的急切报国之情一时让人难以理解。
  殊不知,范晓虹不满16岁便考入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时,当她准备以远航者的姿态与共和国的巨轮一同乘风破浪之际,“文革”飓风折断了她理想之舟的樯桅,她被分配到农场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
  “一定要把耽误的时光夺回来。”1978年,已过而立之年的范晓虹,一边相夫教子、照顾家人,一边干好本职、刻苦学习,考上了国家公派留学生,前往美国留学。
  范晓虹珍惜点滴时间刻苦学习,留学5年只回国探亲1次,在知识的殿堂里编织自己的报国梦想。
  归国后,范晓虹以海军科研事业为人生支点,主持完成舰艇指控系统性能评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多传感器融合研究等20多项装备论证基础研究课题,取得30多项开创性成果。
  使命:半百之年改行,赶超世界先进
  200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庆典的海军反舰导弹方队威武列阵,闪亮登场,一枚枚新型导弹巍然屹立,直刺苍穹——我国新型“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光荣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面对如此震撼人心的场面,范晓虹颔首微笑,欣慰和自豪不禁涌上心头。
  上世纪90年代初,精确制导、智能打击成为世界反舰导弹的发展潮流,导弹战术应用软件是其关键技术之一。然而,当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软件工程不被重视,很多人不愿干。1995年,范晓虹从装备论证基础研究领域改行,领衔研发我国反舰导弹信息化、智能化所需的核心软件。
  对范晓虹而言,改行,好比让正在飞行的导弹突然拐弯,极度充满挑战和难度。要编好这种战术应用软件,不但要懂计算机技术,还要懂导弹性能和舰艇战术。范晓虹等人当时对导弹的战术使用懂得不多,而她作为项目负责人,此时已近50岁。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人们惊疑的目光中,范晓虹带领课题组的年轻人摸着石头过河。
  2007年,范晓虹参加我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定型试验时,发现战术软件有偶发的瞬间死机现象。她一遍一遍查找、计算、测试,可就是找不到原因。如果问题不解决,将影响装备定型。范晓虹横下一条心:就是搭上这条老命,也要排除这个隐患。
  整整3个月,范晓虹没回过一次家。她重新调整思路,不仅对自己设计的软件从头到尾查个底朝天,还对协作单位的软件程序也一一筛查,带领课题组连续加班奋战7昼夜,对10多万行软件程序逐一检测,终于找到原因,实现了故障“归零”。
  16年来,一切从零开始的范晓虹青丝变白发,成为反舰导弹战术应用方面的行家、作战软件编程的顶级专家,相继研发多个型号的反舰导弹战术应用软件,使我国反舰导弹具备各种形式的精确打击能力,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人的反舰导弹智能化发展新路。
  情怀:三次延缓退休,但求为党尽责
  翻阅范晓虹的档案,她连研究室主任都没当过,获得的科研奖项也不多,但熟悉她的人都说,她先后主持完成的30多个重点课题,全都转化成了战斗力。
  2006年,范晓虹年满60周岁,按规定应安享晚年了,但她承担的岸舰导弹战术应用软件正处于定型试验的关键阶段,没人能够替代。组织征求她意见时,正在外地进行科研试验的范晓虹平静地说:“退与留是组织上决定的事,我的任务是研制出顶用、好用的软件。”此后,她又两次无条件地延缓退休。
  正是那年冬天,辽东湾海域滴水成冰,哈气成霜。如此极端天气,范晓虹依然奋战在某型导弹野外打靶试验现场,每天在零下28℃的冰天雪地里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得到了新型导弹宝贵的发射试验数据。
  忙得忘记自己年龄的范晓虹,意识到为国效力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就以近乎“疯狂”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她在办公室里自备一个手提包,里面装上洗漱用品,随时准备出差。有段时间,为尽快完成一项专项试验任务,她每天早晚在北京和天津之间往返,没有坐票,就铺张报纸坐在列车的过道上。从1995年承担反舰导弹战术应用软件研制任务至今,她连续16年没有休过一次假,仅2007年,出差就达180多天。
  范晓虹退休后,仍然心系导弹发展事业。她将试验设备放在办公室,随时准备下部队解难,并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资料一一整理成册,把新的研究思路和规划归纳梳理,用作将来传给年轻人。
  今年以来,室里人手紧张,部队保障任务重,领导又不好意思开口。范晓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二话没说,3次出差对导弹软件升级。
  “虽然我退休了,但我是一名党员、一位老兵,为了我国导弹事业的发展,我随时准备冲锋陷阵。”这,就是范晓虹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责任编辑:admin)